动态   |   2025-02-19 收藏 0 1



春天,是生命的序曲,也是希望的象征。萧红的笔下,以细腻的文字描摹了人世间的爱与痛,带我们重温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季节。





作者简介






萧红(1911年6月1日-1942年1月22日),乳名荣华,本名张秀环,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,祖籍山东省聊城市,中国近现代女作家,“民国四大才女”之一,被誉为“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”。1933年,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《弃儿》。1935年,在鲁迅的支持下,发表成名作《生死场》。1936年,东渡日本,创作散文《孤独的生活》、长篇组诗《砂粒》等。1940年,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,之后发表长篇小说《马伯乐》、长篇小说《呼兰河传》等。

作品简介




索书号:I266/4221-67


《又是春天》以主人公的生活经历贯穿整个故事。小说讲述了一位年轻女性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下,经历家庭、爱情与自我认同的挣扎。她的生活被时代的变迁、传统文化的冲击和个人理想的追求所深刻影响。故事的开端,主人公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逐渐失去对生活的信心与希望。然而,在一次次的挫折中,她也在不断探索与反思中找到自我,逐渐理解了生活的意义与自己的价值。春天的象征让人联想到新的开始与希望,最终她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个人的蜕变和内心的重塑。


精彩语录欣赏





太阳带来了暖意,松花江靠岸的江冰坍下去,融成水了,江上用人支走的爬犁渐少起来。汽车更没有一辆在江上行走了。松花江失去了它冬天的威严,江上的雪已经不是闪眼的白色,变成灰的了。又过几天,江冰顺着水慢慢流动起来,那是很好看的,有意流动,也象无意流动,大块冰和小块冰轻轻地互相击撞发着响,啷啷着。这种响声,象是瓷器相碰的响声似的,也象玻璃相碰的响声似的。立在江边,我起了许多幻想:这些冰块流到哪里去?流到海去吧!也怕是到不了海,阳光在半路上就会全数把它们消灭尽……

然而它们是走的,幽游一般,也象有生命似的,看起来比人更快活。

推荐理由






《又是春天》是萧红作品中温情与力量并存的一篇。她以独特的女性视角,深入刻画了普通人在大时代背景下的生活与挣扎。书中的春天不仅仅是季节的变化,更象征着希望与重生。萧红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,带领读者走近她所构筑的文学世界,使人感受到生命的坚韧与可贵。

无论是细腻的自然描写,还是对人性温暖的展现,《又是春天》都堪称文学的佳作。通过阅读这部作品,我们不仅能领略萧红的文笔魅力,更能体悟她对生命的深刻思考。




来源:上海市嘉定区图书馆



投票专题
滨海新区文化艺术普及民众需求调查问卷
热门活动
微信订阅号